风湿疼痛别过度治疗, 记住一个小药片, 抗炎止痛、保护关节不伤胃
常听老一辈人说:"风湿病疼起来,那真是钻心蚀骨的难受。" 风湿疼痛确实不好受,但我这些年来临床上见得最多的,恰恰不是风湿本身多么可怕,而是一部分患者走入了过度用药误区,结果不仅关节未能重返轻松,其身体却被胃肠不适、药物副反应折腾得苦不堪言。
正所谓"治病须辨体,养生需适度",风湿关节疼痛,过度使用镇痛药、激素,虽然短期内可明显缓解,但日久天长,胃肠却如战乱后的城池一般千疮百孔——往往会诱发胃肠溃疡、消化道出血,甚至加重原有的慢性病。而在我临床经验当中,一再向患者强调:风湿疼痛并非一味追求速效猛药,合理、温和调治才是正确之路。
曾遇过一些患者朋友,他们初期轻微疼痛时盲目用药,高剂量、长疗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是激素,结果导致胃痛、胃胀、食欲不振,等到真正找到我诊治时,胃肠功能已经严重受损。我不止一次地提醒他们:"疼痛要控制,但不能只图一时之功,丢了长远的养护。"
其实传统医学里对风湿关节疼痛的讲究很深妙。风湿属中医"痹病"范畴,而痹乃风、寒、湿、热外邪夹杂而生,藏在肌肉经络关节之中而致疼痛不适。所以,中医治疗此类疾病,多讲求祛风胜湿、疏通经络,而切忌以毒攻毒,更不可猛攻急取。
比如这个具有良好口碑的小药片——"雪上一枝蒿片"(是口服片剂,搽剂不能口服,剧毒,是2个不同的药),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,但真正用对且用明白的人并不多。这种药它有三个优点最值得称道:抗炎效果明确、镇痛作用可靠、保护关节而不损伤胃气。
雪上一枝蒿,并非现代的新奇草药,而是早已载于历代医家方典之中的一味传统药材。它味辛、苦,性温,入肝、脾经。《云南中草药》中记载其"散瘀活血,祛风除湿,止痛消肿,尤善治关节疼痛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",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的抗炎镇痛活性成分。
更关键的是,相比西药类镇痛药物而言,其对胃肠刺激作用明显小很多,很多因长期服用止痛药而出现胃肠不适的风湿患者,换成这一味药片后,都反映胃肠功能有所改善。这并非玄妙,而是中药温和调治、平衡身体的一大特性。
临床观察中发现,风湿关节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、一般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患者,用此药片疗效往往很好。但凡长期门诊坐诊,时常会有熟识的老患者悄悄告知:"最近换了雪上一枝蒿片,胃倒是好了许多,胃口也是开了不少。" 看到病人由最初一筹莫展的消瘦乏力,到如今关节舒展、胃口大开,我既欣慰又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踏实。
不过,凡事皆宜有度,再好的药也是如此,有些特殊人群仍需谨慎对待。比如孕妇、心脏病、溃疡病的患者以及小儿都需要慎用,毕竟任何药物的选择,需要结合个体差异精准用药方能获长久之效。
日常调护也不可忽略,用药调理同时配合适当的生活方式改变,更会使疗效事半功倍。湿气重的患者,平时减少生冷甜腻饮食,避免过度劳累,适当运动出汗祛湿,保持心情舒畅,充足睡眠,往往对病情改善更加明显。正如中医讲:"风湿之疾,贵在调护,不可一味冒进"。
总而言之,风湿这病困扰甚广,但绝非洪水猛兽,千万别盲目大剂量或自行选购所谓"特效药"。用药上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、疗效稳定可靠又不过度刺激脾胃负担的药物尤为重要。不妨试试能够祛风、抗炎、镇痛,但又不会轻易造成胃肠伤害的小药片——雪上一枝蒿片。再配合适当养生,必能事半功倍,更快恢复,远离疼痛的折磨。
声明:本文基于公开研究数据撰写,作者与相关企业无利益关联,内容客观中立,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。临床应用请遵循最新指南与个体化原则。